这个时期的明军其实已经大规模列装了火器,特别是步兵部队的火绳枪和各种火铳、火箭的装备量相当大,使用火器的士兵占据编制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燃文书库(7764))而且福建沿海地区一向都是海盗重灾区,这里的明军装备也比较齐备,要远好于崖州水寨这种偏远地区的部队当初罗升东在榆林渔村突袭穿越众,如果不是配备的火枪过于老化只能使用冷兵器作战,那还真说不定能干掉几个穿越者。
正规的明军对上“十八芝”的海盗,海上或许的确干不过船多势众的对手,但在陆上却可以依靠装备优势维持住不败的局面。可许心素吃亏就吃亏在他接受招安的时间太迟,直到战局已经开始吃紧了才想起要投靠朝廷,一时半会也无法领到明军装备给正规军的那些火器,而自家手里有限的火器虽说质量不比“十八芝”差,但数量差距实在太大,因此才会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许心素在开战后也曾向荷兰人求援,不过因为“十八芝”与荷兰人同样存在贸易往来,因此荷兰人最后选择了保持中立,两不相帮。如果不是从广东运来的这批军火救了急,那许心素控制的地盘只会越打越小,最终会在次年被“十八芝”剿灭于中左所。
许心素军中有少量的明军制式火器,根据“福瑞丰”从福建方面得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基本认定目前穿越集团出口的这些猴版军火,在性能上仍然优于目前明军的制式火器,而“福瑞丰”对其销售的价格则与明军火器的黑市价格基本持平。唯一让许心素一方感到不满的是,这批军火的数量实在太少,特别是火枪“福瑞丰”前次买走的两百支枪,第一批只交付了一百五十支,而驻广办第二梯队运去广州的五十支,便被“福瑞丰”截留了下来,准备拿给自家的民团装备。
许心素虽然比不了“十八芝”人多势众,但手底下几千人还是有的,这仅仅一百多支火枪哪里够用?两次高强度战斗打完,新枪已经开始有零星的故障出现,而当地又没有熟悉枪械修理的工匠,一旦有点毛病就根本没法修。最要命的是这些枪炮配发的弹药都非常有限,目前已经快要告罄了。
火枪还好,每支配发有三十发弹药,而火炮的弹药则简直就是坑人,仅仅十发。许心素在第一次战斗中甚至都没舍得用原装的弹药,直到第二次战斗时因为压力太大,才不得不使用了据说十分厉害的原装弹药。
而这种高价弹药的确没让许心素失望,不但射程比土制弹药远了有三分之一,而且按重量分包的发射药装填便捷,采用拉火管的方式发射也更为顺畅安全。但这一仗打完,配发的原装弹药就用了个一干二净。炮弹只要量好尺寸,自己就能造,但那威力强大的火药却是个稀罕物,许心素召集了漳州泉州福州多地工匠一起研究,最后也搞不明白这种独门火药究竟有哪些成分,又是如何制成这种均匀的细微颗粒,要知道同时代的火药可都是粉末状的。工匠们试制了多种配方,均无法达到同样的威力水平,而紧张的局势让许心素也没那么多时间去慢慢搞科研,于是留给他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能继续买买买。
“福瑞丰”与许心素一方的军火交易十分隐秘,双方都只有极少数高层人员才知道。这倒并不是因为“福瑞丰”想要独霸福建的军火市场吃独食,而是这消息一旦走漏了风声,那极有可能会给“福瑞丰”带来极大的麻烦福广沿海目前有一多半的地方都是在“十八芝”的控制之下,要是被这些海盗知道了“福瑞丰”出售军火给他们的对手,那后果可想而知。(燃文书库(7764))
为了确保今后的军火交易安全性,双方已经在打算把交易通道从海路改为陆路。虽说这种改变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但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军火在运输途中的风险。“十八芝”再能打,那也只是在海上,他们的势力还无法深入到内陆地区。而许心素相信只要己方的火力配备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在战场上重新夺回主动权是迟早的事情。
听完李奈的叙述之后,陶东来沉吟道:“目前出售到福建那边的军火,有没有引起当地官方的注意?”
李奈摇头道:“这倒不必担心。许心素大概也担心其大量购买举动被上司俞总兵误会,因此对外声称这批火器是他自掏腰包购自佛郎机人,且将我们的售价又推高了不少,明军恐怕不会对如此高价的武器感兴趣。”
过一两年就会有兴趣了!陶东来心中不无恶意地想到,等东北方向再次吃紧,大明兵部想买武器的时候,打得风生水起的福建沿海自然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话说回来就算是明军现在想向穿越集团采购武器,那订单也得排到明年去了,现有的军火产能供应福建、越南两地都还吃紧,暂时无法考虑其他的大客户。
颜楚杰问道:“李先生,以你们对福建形势的了解,许心素那边在将来还有没有向我们大量购买武器的可能?”
李奈肃然道:“据家父预计,现有的购买之数只是开始而已,许心素与‘十八芝’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但‘十八芝’一方控制的地盘、人手、船只,均是许心素的数倍,他要想打赢此战,唯有依赖海汉所出的快枪利炮而已。”
陶东来道:“如果许心素今后还想大量购买我们的军火,那我们需要提出一个附加条件。”
李奈愕然道:“贵方莫非是要涨价?”
“涨价?”陶东来笑着摇头道:“我们现在缺的并不是银子。”
李奈已经来过胜利港两次,对于穿越集团的状况也算是比较了解了,稍一动脑便已经明白了陶东来的意思:“船?”
“没错,就是船!”陶东来赞许地点点头道:“许心素作为福建沿海最大的海商,麾下应该有不少海船吧?”
“虽不知具体数目,但三四百条船总是有的。”李奈应道。
“这其中能漂洋过海的大船也不少吧?”陶东来接着问道。
“几十艘应该是有的。”李奈已经隐隐猜到了陶东来接下来要提的条件。
“租也好,卖也好,两个月之内,让他尽快给我们提供一批四百料的海船,如果不愿意合作,那我们就会限制后续的军火供应。”陶东来毫不掩饰地提出了条件。
“一批?”李奈对于这个模糊的数目有点疑问。
“一批的意思,就是不少于十艘。”海运部的越之云接过话头道:“千万不要拿那种跑南洋的一次性货船糊弄我们。”
所谓的一次性货船,是因为当时明朝的外贸出大于入,去南洋交易的船往往回来时有放空的状况。很多海商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便以极为便宜的杂木造船,尽可能简化船体结构,只求能跑上一个单程即可。到了巴达维亚或是马尼拉之后便连船带货一起卖掉,自己再搭乘别的船回来。这种船造价极低,基本上谈不上什么质量。
“最好是附带水手,你知道的,我们这里的水手可是稀缺资源。”陶东来补充道:“至于船只费用嘛,可以从以后购买的军火中抵扣掉。”
李奈犹豫着问道:“那如果许心素肯答应这条件,他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我们保证他每月至少能从胜利港,或者说从你们这里采购到二百支火枪,6磅炮和12磅炮各五门,另外弹药供应量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些。”陶东来所给出的“优惠”条件也十分有限,相比提给对方的附加条件,简直可以用刻薄来形容。
但李奈却知道,恐怕远在福建的许心素根本就没得选,不管他愿不愿意,最终都得接受海汉人的条件。因为除了这里,许心素不可能再找到第二家能够长期向他大规模提供军火的卖家了,哪怕是已经在台湾修建了据点的荷兰人也做不到。许心素想要继续跟“十八芝”打下去,那就只能听从海汉人的安排,为他们提供海上的运力。
而海汉人要这么多的船来做什么,李奈心里也多少有数,以他们的能力,把生意做到大陆沿海乃至南洋的几个贸易港,纯粹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现在海汉人的举措正是在想方设法地缩短这中间所需的时间。
跟海汉人接触的时间长了,李奈多少也学会了一点海汉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性,但这种目的性并不仅仅只是作用于眼下,而是很可能出于更长远、更深层的考虑用海汉人的话来说,这叫做“从宏观角度看问题”。
李奈现在回想整个军火贸易的过程,就越发佩服海汉人的这种“宏观”的眼光。从一开始海汉人就已经打好了算盘,要将军火出售给许心素一方,当时李奈真心认为事情就如海汉人所说的那样,选择出售对象是为了让福建的战事保持力量平衡,以便在更长的交战期内出售更多的军火,赚取更多的收益。但现在李奈认为除了这个理由之外,海汉人其实还有别的打算利用军火贸易把许心素拴住,让他不得不长期为海汉人提供海上运力,而许心素那里的船都是现成的,这可比海汉人自己在广州碰运气买二手船,向船厂下订单排期造船要快多了。
当然了,这种算计也得要基于对形势的准确预判才行,要是当时战局吃紧的不是许心素而是“十八芝”,那海汉人现在提出的这种断货威胁恐怕就毫无作用了。又或是一开始就将武器卖给了“十八芝”,那搞不好现在中左所已经改名换姓,许心素的脑袋也挂到漳州城的城墙上了。而海汉人的这种精准预判能力,已经不是初次表现出来了。
就在这里李奈离开广州出发之前,天启帝驾崩,信王继位的消息已经由八百里加急传到了广州。而最受到这个消息刺激的并不是本地的官员,却是事前接受过施耐德剧透信息的“福瑞丰”大掌柜李继峰。虽说这消息传到广州的时候,信王还没有正式举行登基大典,不过李继峰已经丝毫不再怀疑海汉人的预测能力了。李继峰这时候才向从外地赶回来的两个儿子告知了海汉人的预判,这种可怕的预知能力在李奈心中也留下了极深的烙印。
李奈认为在为期两个月的军火贸易进程中,形势的发展也在一步步地印证着海汉人作出这些决定的正确性,几乎每一步都是按照海汉人的意愿在前进,特别是这次海汉人所提出的交易附加要求,更是充分证明了他们对于后续的发展早就有了全盘的计划。
对于这些条件,李奈也只能无条件地同意,反正要出船出人的又不是“福瑞丰”,而且自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经济损失,至于说福建方面,相信眼下战局不利的许心素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应该很“乐意”来充当这个冤大头反正现在他麾下的海船也有相当数量被堵在近海出不去,倒不如在海汉这边换一些更有用的军火回去。
海运部接着提出建议,届时让福建过来的船在广州装运移民和物资之后,再南下胜利港。目前穿越集团面临着移民潮来临和加大生产能力两大任务,所需的物资量也将大大增加,特别是本地产量极为有限布料、硝石、硫磺、铜等等,必须大部分从大陆地区进行采购。为此执委会早就有意要建立胜利港到广州之间的直航航线,但一直苦于海上运力不足,而现在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丝解决问题的曙光。
陶东来道:“既然李先生同意,那我们就视作‘福瑞丰’方面已经表明态度。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会通知驻广办,由施耐德先生与贵行联络办理后续的事宜。”
这事要是等着“福瑞丰”的船回到广州,再慢慢联系福建方面,那至少要迟上个十来天,执委会肯定不愿意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上。当下便有人拿了会议纪要去通信中心,发电报联络驻广办去了,如果一切顺利,最迟明天施耐德就会登门造访李继峰,商谈向福建方面索要船只的事情。
李奈此次来胜利港,也没打算在短期内就返回广州,等这次的交易谈完之后,两艘船会载着购买的海汉商品返回广州,他则会留在胜利港,监督在这里投资的商栈等设施的修建。当然了,所谓的监督修建也只是找个理由而已,真正的原因还是李继峰希望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汉人的日常运作,而与海汉人已经建立起较为融洽关系的李奈肯定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陶东来听说李奈要在胜利港住一段时间,也不以为意,上次李奈来胜利港前前后后同样是待了十来天。而且执委会也并不打算对李奈禁足,因为他的活动范围实际上也只有胜利港到一号基地这一片地区而已。这里目前仅有造船厂和木工厂两个生产单位,并无多少秘密可言,执委会相信以李奈的水平,从这两个地方也偷不了师。至于被划为禁区的田独工业区和军营,要是没穿越者带领,李奈也同样进不去。
登陆之初建在一号基地附近的几个木炭窑,也随着燃料问题的解决全部关停了,这倒不是现在已经用不着木炭了,而是这地方距离居住区太近,穿越众纷纷反应灰尘太大。目前田独地区还有几个木炭窑在继续运作,生产的木炭也大多用在了化工生产而不是当作燃料被烧掉,例如目前需求量极大的火药,就需要大量木炭来当作原材料。
不过现在木工厂和造船厂的规模相比几个月前倒是又扩大了不少,木材干燥室也从最初的一间发展到了现在的五间,同时处理的木料可供建造四艘排水量两百吨左右的中式帆船所用。而造船厂船台上那艘实验性的木船已经基本成型,李奈在乘船进港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那艘船的存在,他很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看一看,拥有众多能工巧匠的海汉人究竟能造出来什么样的船。
当天的例行接风宴,李奈又是被一群无良嘴炮忽悠得酩酊大醉。第二天起来之后,李奈收拾停当吃过早饭,先去胜利港商贸区的工地上转了转,见自家的监工、匠人已经进场开始施工,这才放下心来。执委会一口气给“福瑞丰”划出了五亩地的面积,在这里将会建起一座带有库房的商栈、一间饭馆和一间青楼。因为“福瑞丰”是第一家来此投资的外地商户,由此也获得了优先的位置选择权,当时李奈和贺强并未选择最靠近码头的地方,而是选了离一号基地大门最近的一块地皮。
来源:燃文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