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其他小说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

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

    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
    裴炎又道:“南诏的西南各地还未平定,若将来能够平定,会方便许多,可离长安又太远,会有人觉得不实际,难免议论,下官以为不必着急。”
    褚遂良也觉得这些事可以先谋划起来,他道:“当年许敬宗说要谋夺南诏,莫非他还是有远见的?”
    话语一顿,褚遂良又向着太极殿行礼,道:“是当今陛下英明,与许贼无关。”
    裴炎道:“天竺的规划,下官会写好章程交给陛下。”
    褚遂良很欣赏裴炎,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
    原本天竺的章程是户部的事,虽说与兵部也有关系,不过见到裴炎能主动将事揽下来,褚遂良心中很感谢这个人情。
    裴炎作揖离开之后,褚遂良站在户部的门外,对身边的官吏道:“这是个很厉害的年轻人,只是可惜了……他不是老夫门下的学子。”
    有文吏问道:“怕是以后的河东裴氏又要多一个宰相了。”
    褚遂良摇头道:“不见得是他,如今才俊众多,狄仁杰,裴行俭都不差。”
    “裴行俭不是右领军大将军吗?”
    褚遂良道:“裴行俭是科举入仕的,他任职过蓝田县的县令,你怎么就觉得他只能做武将了?”
    听褚尚书带着呵斥语气的反问,这个文吏当即低下头。
    就算没有狄仁杰与裴行俭,放眼满朝才俊还有张大安,刘仁轨,刘弘业,崔玄暐,哪怕是张柬之。
    长安城外,一队兵马来到城前,来人正是当今颇有声名的御史李义府。
    站在城前的守卫上前行礼道:“李御史。”
    李义府翻身下马,递上一卷书道:“老夫还要面见陛下,随行兵马还请安置。”
    “喏。”
    当李义府大步走入长安城,城门前的侍卫还在小声议论着,道:“他就是李义府?”
    “千万不要招惹这个御史,栽在他手上的人太多了。”
    “是啊,也不知道出去的这两年,这李义府又杀了多少人。”
    “听说这个李义府去哪儿,哪儿的官吏就会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
    李义府已走在朱雀大街上,正在朝着朱雀门走着,后方的人们还在低声议论着。
    这位李御史回到长安城一路走到皇城,很顺利就得到了当今陛下的召见。
    上官仪等在承天门前,在这里等了半个时辰就见李义府来了。
    “去见过陛下了?”
    “见过上官中丞。”
    如今上官仪是执掌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李义府毕恭毕敬地行礼。
    上官仪道:“这两年李御史奔波辛苦了,有位老朋友等候多时了,想着共谋一醉。”
    李义府跟着上官仪来到了长安城的一处酒肆,在这里等着的的确是一位老朋友,正是当年一起科举,一起及第的裴行俭。
    裴行俭笑道:“好久不见了。”
    李义府也是豁然一笑。
    当年一同科举入仕,两人的境遇截然不同,现在在朝中为官,两人的人生也截然不同。
    如果大家的人生都是一样的,那也未免太过无趣了。
    李义府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少年人。
    上官仪解释道:“这是太子殿下。”
    於菟道:“李义府?你就是骆宾王的老师?”
    李义府行礼道:“臣李义府……”
    “不用多礼。”於菟打断道:“我在崇文馆与骆宾王交好,他说起你这位老师,今天就来看看,嗷……骆宾王就在崇文馆,这个时辰多半还在读书。”
    李义府明白上官仪早已升任了御史中丞,也成了太子舍人,也是太子唯一的名义上的老师。
    裴行俭道:“听说你这两年都在辽东。”
    李义府道:“辽东各地总算是扎实了许多。”
    上官仪倒上酒水道:“都说辽东丰收如何如何,是这些年御史台与崇文馆在辽东各地出力不少,哪有这么多的平安与丰收,也都是你们这些人在各地一直践行着朝中的理念。”
    李义府将碗中的酒水一口气饮下,长出一口气,道:“痛快!待我老去之时,我要好好看看这天下。”
    裴行俭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力主实行新政。”
    李义府狐疑道:“新政?”
    “所谓新政,推行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发展生产。”
    “当真?”
    裴行俭道:“嗯,安西大都护府建设好了,除了吐蕃的事,今年就剩下所谓新政了。”
    上官仪又道:“这朝章政事都贴在朱雀门外,你若得闲可以去看看。”
    翌日,长安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秋雨。
    李义府走到朱雀门前,看着朱雀门旁的布告栏上,张贴着一道道文书。
    雨水落下,落在布告栏的屋檐下形成了一道水帘。
    李义府看着一道道文书上的内容,简而言之未来三年,大唐继续延续支教之策,完善各地建制,为各地乡民提供帮扶,并且纠正不正之风,命各地官吏遵循职责就任,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还有继续倡导郑公的理念,将郑公的理念当做如今教化的主要鞭子,郑公的理念是教化世人的骨干,其余典籍与经典皆以为辅。
    只要有崇文馆的学子,就有郑公的理念在传播。
    就算是在辽东时,李义府也见识过崇文馆的学子背诵郑公的言行。
    李义府看到一道道的文书,除了一些思想上的提点,倒是见到了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商户出关。
    这是京兆府张贴的布告,不是朝中的政令,是京兆府号召关中的商户都走出去,将他们的货物卖给突厥人,南诏人,西域人。
    其中就有关中的肥皂与纸张,布匹,还有茶叶,朝中甚至能够给减免市税。李义府看着这条意味深长的布告,正想着又见到一旁还有一个老人家正在看着布告,这位老人家甚至一手拿着书卷,一边用笔记录着。
    再一看,才见到对方的面容,这是一个一头白发中年人,面容很熟悉,李义府回忆了一番,又注意到对方穿着这才想起来,这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多年不见,松赞干布竟然已是这种模样。
    “许久不见了,李御史。”
    见对方还认识自己,李义府稍稍行礼道:“赞普。”
    松赞干布又道:“京兆府的文书其实也很简单,李御史可有什么不解的?”
    李义府道:“吐蕃赞普来指点朝中官吏,是否不合适?”
    松赞干布收起自己的书卷,又道:“京兆府的文书并不是京兆府的自作主张,其实也是皇帝的旨意,大唐立国至今,三位皇帝,只有如今的皇帝最集权。”
    他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的雨水落下,低声道:“有一个如此集权的皇帝,就不用怀疑,朝堂与官吏的行为都是皇帝的想法与皇帝的目的。”
    “如果大量商户留在关中,卖不出的货物总归会积攒下来,从而让残次品增多,你们的皇帝很清楚其中病症,如果商户们互相斗争,并且为利不择手段,最后只会一地狼藉。”
    松赞干布又道:“你们的皇帝是高瞻远瞩的,若说他是商人,应该是一位最厉害的商人,可惜他是皇帝,也好在他是皇帝,再者说对关外卖出肥皂,纸张,布匹与茶叶,是为了加快货物的流出,让货物快进快出,提高关中的生产同时加大对周边诸国的控制。”
    “大概就是让突厥人习惯了茶叶,让吐蕃人离不开奶茶,让西域人更喜纸张与布匹……”
    言至此处,松赞干布开始有些不确信了,这根本不是齐纨鲁缟。
    他叹道:“究竟是何人能够追赶上如今的天可汗呐。”
    松赞干布发出了一声长叹,这声长叹中有着无奈,更有着一种绝望。
    大唐的这位皇帝太强大了,年轻时松赞干布很自信,甚至想要与大唐掰手腕。
    这个庞大的社稷顶层,站着一个集权的皇帝。
    这位皇帝早在还是太子时就已锋芒显现,他坐在皇位上,决定着千万人的命运。
    松赞干布已不能自作聪明地用自己在史书上学到的经验,来推测大唐的将来。
    现在,松赞干布也理解了,为什么就连崇文馆的学子都知道,不能光靠以往的经验来作当下判断,不考虑现实情况与实际意义就用以往的经验来作指导,那都是错误的谬论。
    秋雨的雨声落在耳中,雨势越来越大,落在地上的雨水溅起来了水,水已打湿了鞋子。
    松赞干布戴上了斗笠,怀中抱着一卷书离开了这里。
    李义府还站在原地,看着吐蕃赞普的背影不语。
    身后传来了脚步踩在积水上的声音,来人到了近前停下脚步,道:“听闻老师昨夜就回来了,弟子……”
    李义府打断他的话,转头一看见他的个子长高了不少,道:“十六了?”
    骆宾王行礼道:“弟子过了这个月,就十六岁了。”
    李义府又道:“好,来年就能参加科举了。”
    “是……”
    言至此处,又看到老师迈步走入雨中,骆宾王也忙跟上脚步。
    这场雨到了第二天就停了,商贾出关成了现在的风潮,商人们都在为了能够带钱入关,而感到骄傲。
    因此,皇帝的桌前又放满了奏章。
    人生嘛,总是会有人在你最志得意满的时候,泼一盆冷水。
    明明是可以增进关中生产,以及扩大生产加快倾销的好事,还有人来劝谏皇帝,不要助长行商之风,望陛下勿忘国本。
    这件事甚至还惊动了长年颐养在家的岑老岑文本。
    李承乾在宫里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岑文本,这位老人家的膝盖上盖着毯子。
    让人拿来从葱岭带来的更厚实的毯子,又见老先生要从轮椅上站起身行礼,李承乾上前扶住,道:“岑老不必如此。”
    岑文本稍稍站起来时,还哆嗦着腿,直到拄着拐杖走了两步,这才好了很多。
    “老臣还是能走几步的,走一步能更舒服一些。”岑文本站稳之后,轻松地笑了笑。
    李承乾还是伸手扶着这位老人家,自从老师与郑公过世之后,这朝中最德高望重的就数岑老与舅舅了。
    岑文本道:“老臣听了孩子们说了,朝中的举措是为了货物出关。”
    李承乾道:“朕一直没忘了大唐的国本,可关中的货物需要交易,不仅仅是要卖去洛阳以东,还要扩大需求,如果突厥人不习惯茶叶,那就让他们习惯茶叶。”
    岑文本道:“臣老了,陛下看起来还是如当年一样。”
    李承乾道:“朕也会老的。”
    “陛下看起来还是很年轻。”
    “朕还是会老的,朕的智齿早就不在了,只是看起来朕还有些年轻罢了。”
    岑老抬头道:“这皇宫还是与当年一样呀。”
    李承乾陪着这位老人家走了两步,道:“这里还有很多宫殿是空置着的,父皇与母后也不愿意久留在皇宫中,总说这样的皇宫太过冷清,太过幽静了,有些宫殿的瓦片都老旧失修。”
    “朕也想过,以后找个时节,将皇宫好好修缮一番。”
    岑文本点着头。
    今天,李承乾与岑老一起用了午膳,午后就让人将岑老送了回去。
    乾庆十二年的十月,一个消息送入宫中,岑文本老先生过世,李承乾坐在凌烟阁内,神色平静地道:“岑老,一路走好。”
    这个深秋早早下起了冻雨,今年的秋季很短暂,甚至还没好好看看枯黄的枫树林,冬季就来了。
    岑文本的画像被挂在了凌烟阁内,成了凌烟阁的功臣之一,画像就挂在郭骆驼的边上。
    “当年父皇在挑选凌烟阁功臣时一定也考虑过岑老。”李承乾一手拿着茶碗,一手扶着窗台,看着外面的冻雨,抬首看着天空道:“自朕登基以来,谢岑老先生铮铮教诲与指点,今朕送老先生登凌烟阁,名列史册,后人谨记。”
    窗外的冻雨依旧,凌烟阁内的烛台依旧点着,直到夜里,这场冻雨慢慢成了一场大雪。
    等到鹊儿寻来,“父皇该用晚膳了。”
    凌烟阁的门缓缓关上,李承乾牵着女儿的手问道:“今晚吃什么?”
    父女俩坐在雪中,她回道:“母妃做了糕点,说是先给父皇尝尝,再赏赐出去,还有一事……女儿看了父皇桌上的奏章,松赞干布请命回家。”
    (本章完)



新书推荐: 明月歌 长生从负心开始 驀然回首 美人难驯:世子的高枝不想攀 逢君 通房丫鬟 学神同桌他总装穷 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 国子监留级生 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