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都市小说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04章 居然是他!

第704章 居然是他!

    第704章 居然是他!
    黄船长一脸的自得。
    “不瞒三位客官,我家老二正好被招工进了卷烟厂,我家大女婿被招工进了搪瓷厂,一个外甥被招工进暖水瓶厂,所以知道这三家厂生产的是个麻东西。”
    “黄船长,你可真行。”
    “我跑的是通州、天津到扬州的定班船,往来乘坐的多是你们这般做官出公差的,听到的消息比一般人要快。那边刚传出风,我就叫家里人张罗开了。
    不瞒你们说,而今进工厂做工,就是端了个铁饭碗,一辈子都不愁吃喝了,连媒婆说亲都先顾着你。”
    “黄船长果真是妙人,那你给说说,这卷烟厂、搪瓷厂和暖水瓶厂,到底出产什么的?”
    “出产麻?都是好东西啊!”黄船长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给任博安三人一人一支。
    “什么东西?”
    黄船长嘿嘿一笑,示意他们跟着学就好了。
    在三人的注视下,黄船长把烟卷叼在嘴里,掏出一个黄铜打火机,潇洒地打开上面的盖子,哗啦一拨转轮,火一闪燃起一团火。
    就着这团火点燃香烟,美美地吸上一口,吐出一团青烟,黄船长一脸的惬意。
    任博安三人面面相觑,这是京畿最新流行的?看上很神奇,云雾缭绕的,跟烧香拜神一样。
    不过看起来很有派头。
    黄船长示意三人把烟卷叼在嘴巴上,打开打火机,给三人点燃。
    三人陆续咳嗽了几下,很快就适应了,巴拉巴拉抽了起来。
    “这感觉有点怪怪的。”
    “我觉得挺好,很惬意。”
    “有点意思。”
    黄船长嘿嘿一笑,“这就是最新出的香烟,卢沟桥牌,天津卷烟厂生产的,就是我刚才指的烟囱不多的那个地方。
    刚推出几天,我家二小子孝敬了几条。这打火机是二女婿孝敬的,他在天津精密机械厂做工,这打火机就是他们厂出的。”
    黄船长拿着黄澄澄的打火机,故意在手里炫了几下,然后小心地塞进腰间的包里。
    “那搪瓷厂呢?”
    “搪瓷厂,”黄船长转头大声招呼,“小于,把我的水缸拿来。”
    一位水手端来一个大水杯。杯口饭碗大,真像一口缩小版的水缸。缸体白底,围印有颜色鲜艳的牡丹,红绿黄,好看。
    “这就是搪瓷杯。里面是铁,外面一层搪瓷,也叫珐琅,我家大女婿说,是那个什么景泰蓝的简化版。”
    任博安三人传看着搪瓷水杯,有把有盖,拿着十分方便,整体看上去美观大方。
    “景泰蓝,我听说过,是珐琅器,很名贵的。”
    “客官果真是读书人,万事都懂。没错,我家大女婿说,这搪瓷跟景泰蓝差不多,只是工艺简化改进,采用什么工业化生产。
    我也不懂,只知道这玩意卖得很火。天津搪瓷厂今年三月开工,生产搪瓷的杯子、碗、水盆,实惠又好用。你们看,这草草,还有鸟儿鱼的,多好看。
    大家都抢疯了。你去搪瓷厂门口看看,全是京畿的客商守在门口,就跟那打洞偷米的老鼠,只想着弄些货出来卖。”
    “还有盆?”
    “对。洗脸的盆,现在京畿一带,尤其是天津周边,新人结婚,要是能置办上一对漂亮的牡丹牌搪瓷脸盆,那是非常有面!”
    “这么火?”
    “你们看到没?那,刚才我指的地方,两根烟囱并在一起的那里。”
    “看到了。”
    “那就是搪瓷厂,旁边还有一大块工地看到了吗?有高架塔的那里。”
    “看到了。”
    “那是他们新扩建的厂房。生产的搪瓷供不应求,只好拼命扩建厂房,招工人,边生产边扩建,做货都做得冒烟了,还是被人堵在门口要货。
    生意做到这个份上,开天辟地,哪朝哪代谁见过?所以说,杨财神是真财神,没得跑啊。”
    “又是少府监办的项目?”
    “听我亲家说,是内阁在我们天津搞一个轻工业中心,砸了一大笔钱,把这一片荒地三通一平。
    还给了什么减免政策,然后少府监杨财神领着几个东家在这里转了一圈,那修什么厂,这建什么厂,手指一点,一顿饭的工夫就定下来了。”
    丘弃浊又问:“那暖水瓶厂又是个什么东西?”
    “是个好东西。外面是藤条竹织的外壳,里面是玻璃做的葫芦壶,不知道用了什么秘术,玻璃壶里能把水保温了。”
    “保温?”
    “对,早上给那暖水瓶灌上一壶开水,再塞上木塞子,大冬天的外面都结冰了,到了晚上你从那暖水瓶里再倒水出来,还烫嘴。”
    “真的假的?”
    “还真的假的?我家就有一个,热水一天下来还是热的,冰水一天下来还是冰的,神得很!”
    “这暖水瓶市面上有卖的吗?”
    “有,供销社商店就有卖的,还有联昌百货商店也有卖的。不过得看运气,一上架就卖空了。
    各级官府,现在叫机关,买得最多。这些当官的真会享受,早上去上衙,灌上一暖水瓶开水,可以泡一天的茶,从上衙喝到散衙。”
    三人跟船长聊着天,船不知不觉地行到了丁字沽镇。
    码头上船只密集,根本没有空位,三人的座船只好绕到丁字沽镇北边,靠着卫河那边,这才找到一个空位,缓缓靠过去。
    “黄船长,那里是什么?”
    杨贵安眼尖,看到隔着一里多远的卫河河面上,有两个粗壮的墩子,立在河中两边,汹涌的河水碰到它们,都被分开,从墩子两边流走。
    黄船长眺望了两眼,“哦,那是大桥的墩子。”
    “大桥?从卫河那边到这边的桥?”
    “对。要修一条横跨卫河南北的大桥,还要不影响河面上走船,具体什么样,我也不知道。”
    “谁来修?”
    “不知道。我只是听人说,滦州那边,有在滦河上修了一座大桥,上面走什么轨道车,下面还不影响河面走船。
    现在他们在卫河上也要修一座差不多的桥。”
    “那怎么只有两个墩子?”
    “这里面有故事了。”
    “什么故事?”
    “去年冬天枯水期,这卫河河面缩了一半,跑来个建筑队,就在那里的河床上围了两个大圈,然后往下挖坑。
    那天我闲得无事,跟着大家伙跑去看了下热闹。乖乖,那里围了一圈堤坝,把水挡在外面,里面挖深坑,又大又深,天津卫的西城楼都能塞进去。后来我来回地跑船,看着他们把坑挖好了,扎钢筋,灌水泥,竖起了几根柱子,然后围着砌大石头,最后修了这么个墩子,空在那里不管了。
    开始我纳闷,修这么大两根柱子,得多少钱?这么造不是浪费民脂民膏吗?后来听一位客官,工部桥梁设计所的工程师,给我点破了迷津。”
    黄船长突然停下来,对水手们吼道:“把缆绳丢过去,系好了。你们撑着点,竹篙不要对着人,万一折断崩飞了会伤到人的!”
    三人听得津津有味,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迷津,可黄船长有正事,只好抓耳挠腮地在旁边等着。
    黄船长盯着水手们,稳稳地把船靠在栈桥上,又转头对其他乘客说道:“我们在这里停三个小时,下午两点开船。
    大家可以上岸去吃中饭,买东西。但是我得提醒大家,船不等人啊。时间一到,马上开船。
    所以请各位上岸的客官一定要记得,下午两点开船,及时回来,千万不要误了事。”
    “好,记住了。”乘客们七嘴八舌地应道,然后结伴上岸的上岸,回船舱打马吊或睡觉的自回船舱,还有在甲板上溜达散步的。
    黄船长站在船头,继续指挥着。
    “车手班的兄弟们,辛苦了,下回我们有缘再同船。
    你们检修班,快点去检修船况,还要等老子三请五请啊!
    厨房班,快上岸去采办米菜,老子的船还要再跑一天一夜,明天中午才能到通州,你想饿死我们.”
    任博安三人站在黄船长旁边,看着他发号施令,感觉有点狐假虎威。
    三人上船十来天,对这艘船很熟悉。
    这是一艘隶属于南北船运公司的定班船,是以前负责河运的水驿转运所改过来的。
    船型是新近推出的六车明轮船,即船两侧各三个明轮桨,三米高,一半在水里,靠船舱里踩水车一样驱动。
    一车三个水手同时踩,叫车手。
    一班三十六名车手,十八人一组,轮流上工。扬州出发,到淮安换一班新车手。向北分别到徐州、济宁、东昌、德州、沧州和天津各换一班车手。
    这些车手以前是漕丁,现在也属于南北船运公司,但是属于劳务段,而黄船长属于客运段,一家公司不同部门。
    海运大兴后,运河的生意“一落千丈”。
    朝廷对运河采取顺其自然的对策。
    河运需求逐渐减少,大批漕丁陆续没有事做,朝廷就把他们收编到河道修护局和船运公司,成为维护运河河道和设施的工人,客船货船的水手、桨手和踩明轮桨的车手。
    等黄船长把事情都安排完后,任博安三人连忙上前,陪着笑脸。
    “黄船长,忙完了。”
    “忙完了!”
    “你刚才说的那个迷津,我们还等着你给点破啊。”
    黄船长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你们这些读书人,真是万事都好奇,什么事不搞清楚,吃不香睡不好。”
    任博安三人也笑了,“没错,还请黄船长给我们点破了,要不然我们真吃不香睡不好。”
    黄船长指着远处的那两个大水泥墩子,“那位客官,就是工部桥梁设计所的工程师给我解惑,如此修两个水泥墩子立在水里,其实是在做试验。”
    “试验?”
    “对,那位客官说不同的江河,同一条河不同时间,水流都不一样。水流急,那个冲击力很大,什么都给你冲跑了。”
    “激水漂石。”丘弃浊插了一句。
    “对,就是这个意思。那位客官说,修桥最重要的就是修桥墩子。墩子稳住了,整座桥就稳住了。
    但是桥墩子怎么修,能不能稳住,就要用什么实践来证明。”
    “实践证明?”
    好熟悉的词。
    “对。滦州那座桥也是这样修的,先根据往年水文资料,设计出桥墩子的高矮和粗细,趁着枯水期围堤抽水,再挖坑扎钢筋灌水泥,外围砌石块,修好后放在那里,等雨季洪水来。
    枯水期再上去看状况,到底有没有外伤内伤。
    那位客官说,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师傅,围着看一圈,用榔头左敲右打,就能看出这墩子是不是完好无损。
    没事了,这墩子靠得住,那就继续修桥。”
    任博安三人恍然大悟,“黄船长,今日听你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果真不假,全因为有黄船长这样见多识广的人。”
    被三位读书人吹捧了几句,黄船长高兴得满脸通红,就跟灌了半年好酒一样。
    客船按期把任博安三人送到通州,三人在码头转乘去往京师大通桥码头的蜈蚣船,一路畅行无阻。
    到大通桥码头上了岸,叫了马车,放好行李,三人惜惜相别,约好放假了再相聚,一起逛京师。
    任博安和杨贵安坐车直奔原金台学院法学科,现在万历大学法政学院。
    丘弃浊直奔铨政学院。
    法政学院还在金台观原址。
    任博安和杨贵安到了那里,找到学生科,拿出介绍信、身份纸报道,正式在锦衣卫、刑部联合委托法政学院举办的法政人才培训班,万历二年下半年班,合计第十一期学习班开始学习。
    万历新朝新规矩,任何部门,无论中枢还是地方,八品升七品,六品升五品,四品升三品,官场人称人、地、天三道坎的晋升,都必须先入学习班学习三个月到半年。
    人坎晋升,进省级学习班就好了。地、天坎晋升,必须到中央级别的学习班才行。
    因为分润了部分军功,任博安是正六品跳升正五品,杨贵安是从六品跳升从五品,所以结伴到京师来学习。
    上了九天课,明天就是休沐日,课程结束就可以自由活动,今晚也不会查寝。
    下了课大家就放羊了,各自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任博安和杨贵安约好了去找丘弃浊,一起去京师名酒楼下馆子打牙祭去。
    刚出宿舍,有政工科的老师拦住他们。
    “任博安、杨贵安,有人找你们。”
    两人相视一眼,“谁?”
    “跟我来。”
    两人跟着老师在校区里转了几分钟,来到偏僻安静的办公区。
    一间办公室门前,左右站着两名魁梧男子,周围还分站着三位差不多装扮的汉子。
    “他们就是任博安和杨贵安。”老师向门口男子说道。
    左边男子点点头,右手向后一伸,把门推开,“你们自己进去。”
    任博安和杨贵安狐疑地走进办公室,看到里面坐着的一人,脸色一变。
    居然是他!
    (本章完)



新书推荐: 明月歌 长生从负心开始 驀然回首 美人难驯:世子的高枝不想攀 逢君 通房丫鬟 学神同桌他总装穷 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 国子监留级生 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